金屬礦床開采科學與技術學科團隊立足于采礦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以及行業實用共性技術等工程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研究,圍繞綠色開采技術、深部采礦技術、高效采礦工藝與裝備技術、深井降溫通風系統優化、礦山安全技術等研究方向開展工作,緊密結合礦山行業實際需求,解決行業共性與關鍵性技術難題,促進礦產開發與資源、環境的綠色協調發展。
主要研究方向:
●復雜礦床綠色開采理論與技術(聚焦軟破、復雜形態、“三下”等復雜礦床及深應力、高寒、高海拔、高巖溫等復雜環境下的綠色礦山開采及采礦環境再造理論與技術、低溫環境膏體輸送、管道磨損、超細粒含泥充填料的改性材料)
●礦床開采致災機理及安全防控技術(從復雜系統角度,聚焦對礦床開采時災害的形成機理、發生規律、預警與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復雜條件下減載控爆理論與技術(聚焦臨近邊坡、高寒等復雜條件沖擊荷載礦巖損傷破碎機理及控爆優化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平臺:
●充填采礦實驗室
●爆破工程實驗室
●巖石力學實驗室
●相似模擬實驗室
●放礦實驗室
●礦井通風實驗室
●采礦虛擬仿真及數值計算實驗室
師資力量:
礦床開采科學與技術學科團隊現有研究人員9人,其中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具有博士學位4人,職稱中具有教授資格1人,副教授6人,在讀碩士研究生10余人,是一支結構合理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學術梯隊。
教 授:遠 洋
副教授:郭進平 張遵毅 聶興信 賀匯文 程平 吳賽賽
講 師:張 雯
工程師:孫鋒剛
團隊研究成果:
在國內最早提出類橢球體放礦理論體系,在崩落法放礦基礎理論、開采方法與工藝等方面形成系列成果,并在國內多家企業推廣應用;圍繞復雜條件下的礦床開采技術,進行采礦環境改造和采礦技術創新,獲準多項發明專利;針對高熱、低氧、乏風礦井,將通風系統動態調控礦井降溫、增壓增氧技術進行系統整合,在多家礦山企業得到實際應用;開展深部開采圍巖-充填體界面損傷破壞機理研究,及時掌握充填開采過程中圍巖變形破壞趨勢,完善了充填體與圍巖相互作用理論;針對錨固結構應力腐蝕與耐久性退化進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近年來,研究成果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4部、教材2部,獲準國家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20項。